我儿子没控制住 全球热门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2023-05-27 12:50:20

我儿子没控制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萌萌是一个聪明活泼的三年级女孩,但就是上课听讲的效果非常不好。

2、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萌萌的眼睛不是黯然无神,就是盯着窗外或者周围其他的同学,要不就是手里不停地摆弄着铅笔、尺子、书包带等物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若是教室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声音,萌萌一定是全班第一个被吸引过去的。

4、她回答问题时,常常是“一问三不知”。

5、不用说,她的考试成绩在班里只能排个中下等。

6、如此不良的听课状况,一旦孩子升入高年级,功课肯定跟不上。

7、为此老师私下找来了萌萌的母亲。

8、果然,她母亲也说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边做边列,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还经常,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她总要用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也不高。

9、萌萌的母亲以此非常发愁。

10、 萌萌的问题是典型的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这恐怕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学习问题之一。

11、关注孩子的注意力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叫注意。

12、简单地说,注意就是孩子的整个心理活动持续集中的在某个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

13、这里面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孩子的心理活动选择在某一个方向(对象)上;第二,心理活动集中在这个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且在此期间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14、孩子的心理活动在某一事物上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1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习惯和环境所造成。

16、本文主要和父母讨论一下孩子在非病理的情况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对策。

17、其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重要因素。

18、 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萌萌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

19、这类孩子的特点是: 当孩子面对他不感兴趣、不明白或者认为太容易的事情时,往往表现为自我监控能力弱,易走神; 2、注意指向分散,意识紧张度不足,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 3、思维容易分散,注意稳定性低,做事做不下去,三心二意; 4、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如看电视、做手工、玩电脑游戏、观察小动物等)往往能够做到注意力十分集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20、 如果发现孩子具备以上几种特点,这就说明您的孩子没有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21、这很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不良或父母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习惯造成的。

22、比如明明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她的书桌上总是堆着几件小玩具和果汁、点心之类的东西。

23、明明的母亲也习惯于在看着孩子写作业的同时,打和同事聊天。

24、明明的学习环境中有太多的容易分散她注意力的事物,使她无法集中精力做事。

25、当母亲发现孩子作事磨蹭、拖拉时,只是不停地唠叨、催促和训斥,使孩子更加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26、像萌萌这样的孩子,当做一件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所以,要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首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入手。

27、具体做法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28、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笥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29、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

30、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31、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老师会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唱唱、做做操,使他们的大脑疲劳度得到缓解,以便在下而后时间里集中精力学习。

32、到了中年级,孩子坚持的时间虽然稍长一些,但是有经验的老师会在讲课讲到重点时,语速由快到慢一点,语调由低到高一些,或者把板书的重点用彩色粉笔圈一下,让声音的变化孩子的耳朵,颜色孩子的眼睛,吸引他的注意力。

33、如果老师发现有的孩子走神了,会用眼神沟通一下,或者提醒一下孩子:“某某同学做好准备,要回答我的问题了!”既把他的思维拉回来,又不损害他的自尊。

34、 父母在家也可以借鉴。

35、包括: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36、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

37、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

38、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39、2、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

40、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41、 2、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

42、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

43、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44、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离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45、 3、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46、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注意力更不可能集中。

47、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48、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9、 4、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50、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

51、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

52、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能逐步南昌,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53、 5、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

54、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但要先辈训练,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55、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等声音干扰。

56、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

57、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58、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 老师发现一向学习习惯不错的朋朋,忽然变得上课经常走审,一个人,学习成绩也明显下滑。

59、通过谈心和家访,老师了解到近来朋朋的父母经常吵架,他非常害怕,担心爸爸妈妈会从此分开,于量无论上学还是吃饭,总是在想这个问题,以至无心学习。

60、有些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忽然出现注意力下降、爱、内向、脾气暴燥、爱哭等情况,这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

61、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会给孩子带来过度兴奋、激动、恐惧、愤怒、伤心、忧虑等情绪体验,使他们在短期内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下降。

62、父母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关心、理解和正确引导,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心态,注意力水平也就相应恢复正常。

63、 2、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看恐怖片、临近考试等)或者孩子饮食习惯不良,都可使其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提供身体营养的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生理性的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

64、这些也都是造成孩子注意力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

65、必要时父母可带孩子去检查,协助发现问题,尽快恢复孩子正常的睡眠、饮食。

66、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便可相应得到解决。

67、 另外,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让孩子多跑步、拍球、跳绳,常进行有氧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也是防止孩子精神疲倦、锻炼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的好方法。

68、 上课“不听讲”不一定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放放的妈妈总是为他上课不中讲的问题操心,因为放放上课的时候不是在摆弄文具、看课外书,就是和别的同学说话。

69、所幸的是,放放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考试成绩总保持在班进而前五名。

70、但是,妈妈担心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这种听讲不集中的习惯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71、 确实有一些像放放这样的孩子,他们并不是“不听讲”,只是比别的孩子更会扣讲。

72、他们善于抓住老师讲课时的语言点、重点。

73、老师一说大家注意了,看看这道题应该怎么思考?这个记叙文的思路应该是什么?他们马上就会抬起头,认真地把老师上课的重点听好、抓好。

74、其它的时间,他们已经听会了,自然“你讲你的,我玩我的”。

75、然而,父母不能强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这点,事实上,只有少部分非常聪明的孩子才能够这样。

76、其特点是: 孩子无论在上课还是与人交谈时,都能够很快抓住重点,领会意思,并给以相应的反馈。

77、 2、在家做功课或其他事情时,都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效率较高地完成工作。

78、 3、不用家长太多的指导,学习成绩一般比较优秀。

79、 4、思维活跃,爱思考,迁移能力较强,做事能够举一反三。

80、 如果您的孩子确实拥有这些特点,那么您就不必要太担心他会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81、相反,要求这种孩子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到了真正该听的部分,他反而会感到疲倦,听不过去。

82、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课上纪律,并学会在听懂老师讲课的情况下自己做题、复习。

83、在家里,父母用新鲜并有一些难度的知识激他们的求知欲,并引导他们在学习时不只满足于“会”而要寻找多种方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邮箱:55 16 53 8 @qq.com

版权所有 华声休闲网所有